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是巩固基层基础、夯实党执政根基的强大支撑。海林市着眼全面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探索实施“1234”工作法,逐步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海林样板”。
围绕“一个核心”,夯实红色战斗堡垒
坚持把“红色物业”建设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按照“应建尽建、联合共建”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小区(管区)业主委员会建立党组织。通过社区选派以及小区党员、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入驻成立党组织等方式着力解决社区、物业党员力量不足问题,对不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同时吸收物业服务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不断筑牢红色格局。目前,全市共成立物业党组织27个,占比90%,业委会党组织94个,占比100%,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完善“两项制度”,深化红色治理体系
坚持推动民主协商和联动共治两项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建立无物业小区包保制度,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深入小区(管区)清理环境卫生、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资料,形成市“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包保、共建单位定点包保无物业服务的小区的治理架构。建立“3+X”协调运行机制,推动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社区、行业主管部门、物业企业全面参与,将党建联席会议与专题会议融合,每月组织专题议事,推动形成管理机制一张网、治理资源一股绳、统筹协调一盘棋的基层治理体系。年初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48次,解决了一级残疾人居家助残、低?;Ь幼』肪秤布枋┎睢⒍谰永先俗岳此艿蓝沉呀岜赡芤⒌那教逄嫉?0余个问题。
建强“三个阵地”,汇聚红色惠民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抓好党建阵地建设,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一区一品”党建品牌阵地、“互联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建立“红色活动”阵地,依托市、街、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打造社区“红色活动室”13个,搭建起了集教育、管理、咨询、培训、矛盾调解、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阵地,切实为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搭建起了沟通协调、组织生活的“连心桥”。建立“党建品牌”阵地,将“红色物业”融入到“一区一品”的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中,打造了“党员暖心驿站”“党员文化圈”“乐邻小站”“初心亭”等党建品牌阵地,年初以来共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同时,建立“互联网+服务”阵地,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民生服务事项“窗口前移”,解除居民疑虑,为居民提供民生事项咨询服务,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打造“四支队伍”,亮出红色治理成效
坚持以共治共建为抓手,将行业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社区、物业、在职党员、群众、党员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三支有活力的红色社区治理队伍,切实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的“红色细胞”。打造社区工作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入区调研,不断发掘和满足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打造网格员队伍,配齐配强“一长三员”网格力量,协助社区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8项工作,目前,全市划分网格190个,配备一级网格长50名、二级网格长190名。打造“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物业公司、在职党员、小区党员共同组建,全市建立“红管家”服务队12支,服务队已拓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内容达26项,累计受益群众达数千人。打造联合共治队伍。充分发挥住建局党组、城乡社区党工委、共建单位、社区党委、物业党组织的作用,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础上,组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积极投入老旧小区治理行动。年初以来,共建立为民服务项目需求清单80余条,有效解决了朝阳社区东山平房区漏水、斗银河上游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等民生、物业管理问题80余件次。 (张丹 丁福成)